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法定主动公开 / 国有资产和企事业单位信息
  • 索引号: 15246505H/2025-00027
  • 发布机构:

关于巍山县2023年度国有土地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6日
  • 来源:巍山县自然资源局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2023年,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县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健全制度体系、夯实管理基础、规范管理行为,不断加强国有土地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一、基本情况

根据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县域国土面积为2180.6524平方公里。国有土地面积为128161亩,同比增长0.01%。其中国有湿地3290.7亩,占比2.56%;国有耕地1280.25亩,占比1%;国有园地732亩,占比0.57%;国有林地53656.8亩,占比41.87%;国有草地834.3亩,占比0.65%;国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019.7亩,占比5.5%;交通运输用地17547亩,占比13.69%;国有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3011.4亩,占比33.56%;国有其他土地788.85亩,占比0.6%。

(一)国有建设用地存量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县共储备国有建设用地存量144个地块,面积1803.92亩,储备土地用途以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为主其中住宅用地98个地块,面积779.88亩,占比43.24%;医卫慈善用地3个地块,面积17.02亩,占比0.94%;工业用地28个地块,面积540.81亩,占比29.98%;商业用地10个地块,面积 203.15亩,占比11.26%;公园与绿地用地2个地块,面积19.48亩,占比1.08%;公共基础设施用地3个地块,面积243.58亩,占比13.5%。

(二)国有建设用地报批情况。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等土地要素,积极做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工作,共报批3个项目(批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用地,新增国有建设用地面积97.13亩,以大理州国家粮食储备库整体搬迁项目为重点的一批重大项目用地得到有效保障。

(三)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共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4宗面积145.22亩,财政收入土地出让(租赁)价款5028.15万元。其中:划拨7宗,面积22.67亩,划拨价款96.0354万元;出让6宗,面积114.79亩,出让价款4916.1338万元;先租后让1宗面积7.76亩,租赁价款15.9785万元。

按土地用途分为:工矿仓储用地5宗,面积118.78亩 ;公用设施用地2宗,面积7.57亩;住宅用地1宗,面积0.88亩;交通服务场站用地1宗,面积12.88亩;用于安置的商品住房用地4宗,面积4.52亩;社会福利用地1宗,面积0.59亩。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全面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一是完成了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三类空间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线“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明确各区主导功能和在规划期内的保护目标任务,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编制完成《巍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4年6月13日获得大理州人民政府批复三是扎实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全面完成全县69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审批和入库工作,并已进入实施阶段;是全面启动开展9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南诏镇已列入县级规划)。通过编制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初步构建了完善的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格局,真正实现规划引领、规划管理、规划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为加强土地资源资产管理建立了基本遵循。

(二)不断完善土地供应制度。一是按照《云南省土地储备计划编制规范(试行)》要求,坚持“规划先行”“以供定储”“节约集约”的原则,科学制定土地储备计划统筹完善土地收储机制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宏观调控作用二是严格执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净地”出让制度只有符合“净地”要求的宗地,才能在自然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发布土地供应公告,开展后续土地供应工作三是严格执行《划拨用地目录》,积极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除法律明确规定可划拨供地外,全部以出让方式供地,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四是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环境公开土地供应信息,及时通过中国土地市场网公开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充分利用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平台全面实行土地出让公开交易五是严格落实国家《限制项目用地目录》和《禁止项目用地目录》不断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强度;六是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分等定级价格评估制度,摸清巍山县园地、林地、草地资源质量分布情况,建立政府公示价格体系,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向数量、质量与生态管护并重转变。

(三)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是严格落实《云南省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管理办法(试行)》,不断完善土地市场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土地二级市场管理,加快存量建设用地有效流动,充分促进土地资源要素流转,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二是推行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等产业用地方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减少企业一次性投入资金,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三是充分学习借鉴和吸收转化改革样板地区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实践经验对闲置土地、低效用地采取闲置处置措施,着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新空间,为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

(四)严守底线强化服务保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府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税务部门相关求,按照“权责明确、信息互通、衔接有序、运行顺畅”的原则,依法依规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征管工作二是利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和“全民所有土地资产管理系统”,推动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搭建起网络化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网络化、流程化三是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服务发展理念,聚焦全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积极保障大临铁路、大南高速公路、白乃水库、大理州国家粮食储备库、关巍新区、光伏项目、北隅公园等重大项目用地需求,不断加强教育、卫生、交通、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等民生领域的要素服务保障;四是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按照“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则,紧盯年度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考核达标“底线”要求,建立整改台账销号管理;五是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构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常态化监管机制,持续完善动态巡查责任,“零容忍”的态度,严管新增违法用地。

(五)不断提高要素保障能力。突破土地整理项目通过大力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截至2024年10月,水田规模指标欠账全部归还完毕,且存量指标达到1500亩,估算指标价值约1.2亿元;数量指标欠账全部归还完毕,且存量指标达到700亩,估算指标价值约1.26亿元;产能指标欠账全部归还完毕,且存量指标达到43万公斤,估算指标价值约0.64亿元。在分期分批有序保障县内重点项目和突破农村宅基地占补平衡指标供应的同时,去年以来累计实现财政收入约2亿元二是突破城乡建设增减挂项目2023年实施完成二期项目均通过省级验收认定,共入省级增减挂指标库约400亩,归还欠账292亩,供应茶雷村项目用地报批指标58.8亩,实现财政收入1500万元,现结余指标40多亩,估算价值约1000万元三是建立大占补平衡资源库通过认真实施20212022年度和2023年度耕地流出整改,充分利用现行耕地保护奖励政策,在3个年度新增耕地资源量中编制核定了3700亩(旱地)大占补平衡资源指标,为当前农村宅基地、村组道路、水库淹没区等非农建设用地提供了较好的要素保障。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作为自然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当前经济下行,土地财政乏力的大背景下,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管理中还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国有土地管理有待加强。国有土地资源价值评估标准不健全,国有农用地长期缺乏分等定级和价值评估公示地价不利于国有土地资源的资产化。管理上存在重资产轻资源的认识,农用地、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程度低于建设用地。

(二)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有待加强。批地供地和监管利用机制不够健全、落实不力,土地无序开发、粗放利用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考虑项目用地快速批准落地多,考虑高效节约利用土地少,导致项目用地“批回来供不出去,供出去用不起来”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总量依然较大。

(三)盘活低效用地工作有待加强。在促进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中,处置路径较为单一,目前主要依靠催建或政府协议收回方式处置闲置土地。引导企业自主盘活,实现“自我提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工作有待加强。

(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不够大量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涉及问题复杂,短期内难以处置消化。同时,受经济下行压力和产业转型多重因素叠加,土地需求动力减弱,开发建设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的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寸土必惜、寸土不闲、寸土必用”的集约理念和底线思维,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土地供后监管,消化和盘活利用存量土地,实现土地资源供给质量和利用效率较大提升,更好服务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锚定目标任务,强化督导问效。对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处置工作进行全面“回头看”,把落实整改的具体过程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结合起来,对地块情况再研判,问题原因再找实,处置措施再精准,相关责任再压实,时限要求再卡紧,确保问题整改不落实不放过、不到位不放过、不达标不放过。

(三)加强部门联动,健全长效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形成监管合力。切实加强用途管控,对各种损害国有土地资产权益,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的行为依法依规处理,确保国有土地资产安全完整。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整合执法力量,形成执法工作合力,加大对违法用地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有效维护国有土地资产所有者权益。

(四)提升节约集约,加大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城乡基准地价、城镇标定地价、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全覆盖,稳步推进园地林地草地分等定级和基准地价运用加强对“云南省土地二级市场交易服务系统建设用地平台的应用,及时审核可供应土地信息,规范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秩序,促进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五)严格落实意见,管好国有土地。我们将严格落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决议,通过对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整改和问责,倒逼国有土地资产责任主体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资产运行效率。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集约用地共识,有效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