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县财政局关于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
工作计划的报告
2023年,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监督指导下,县人民政府及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落实,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极兜牢“三保”底线,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财政运行总体情况平稳。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2023年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59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39387万元的128.5%,完成调整预算数50551万元的100.1%,较上年决算数38240万元增收12355万元,增长32.3%。分税种完成情况:税收收入完成19027万元,同比减收2997万元,下降13.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7.6%;非税收入完成31568万元,同比增收15352万元,增长94.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2.4%。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255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253344万元的107.6%,完成调整预算数270408万元的100.8%,较上年决算数245965万元增支26592万元,增长10.8%。
2.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74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22944万元的20.7%,完成调整预算数4741万元的100.02%,较上年决算数7890万元减收3148万元,下降39.9%。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027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9617万元的103.4%,完成调整预算数20278万元的100%,较上年同期29065万元减支8787万元,下降30.2%。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9万元,全部为上级补助收入,完成年初预算数100%,较上年收入总计减收2万元,下降18.2%。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9万元的100%,较上年同期减支2万元,下降18.2%,主要用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3755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43075万元的87.2%,较上年决算数33366万元增收4185万元,增长12.5%。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3825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37877万元的101%,较上年同期34748万元增支3505万元,增长10.1%。
(二)2023年争取上级转移支付情况
2023年上级下达我县转移支付202791万元,较上年209558万元减少6767万元,下降3.2%。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164050万元,较上年163309万元增加741万元,增长0.5%,专项转移支付38013万元,较上年45521万元减少7508万元,下降16.5%。
(三)县级“三保”责任落实情况
根据中央、省、州“三保”政策清单,结合我县人员工资发放情况、单位定额标准和经常性项目等机构运转支出以及基本民生各级财政配套要求,我县在年初预算编制中将“三保”放在财政支出安排的优先位置,统筹财政资源,编实编足编细“三保”预算,不留收支缺口。一是坚决兜住“三保”底线,确保基本民生政策、人员工资、机构运转按序时进度落实到位。二是严控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县人大批准的预算,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的优先顺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年用于“三保”支出145580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52671万元、保工资支出88322万元、保运转支出4587万元。建立财政库款运行和“三保”风险防范机制,预算执行中,确保库款优先用于“三保”支出。
(四)债务还本付息情况
2023年地方政府债券本息应付数为38602万元,其中:本金应付数27110万元(一般债券14860万元,专项债券12250万元),利息及兑付手续费应付数11492万元(一般债券2246万元,专项债券9246万元);到期本金25710万元通过再融资转贷的方式偿还(一般债券14860万元,专项债券10850万元),通过县级财力偿还本金1400万元(专项债券1400万元),利息及兑付手续费11492万元已全额纳入财政年初预算。截至2023年末,积极筹措资金偿还政府债券利息11492万元(一般债券利息2246万元、专项债券利息9246万元),到期本金27110万元,已通过再融资转贷的方式偿还25710万元,通过县级政府性基金财力偿还1400万元,确保法定债务不出任何风险,维护了政府良好信誉。
(五)新增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情况
我县2023年发行新增专项债券项目1个,债券资金5000万元(全部为巍山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截至目前我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全额使用完毕,不存在资金滞留、闲置情况。以上专项债券项目主要支持了巍山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有力支撑,为全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加强涉农整合资金管理,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按照中央和省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过渡期各项政策措施,保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二是加强涉农整合资金管理,切实加大乡村振兴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12月末,我县纳入整合的涉农整合资金共有10816万元,已分配下达至项目实施部门10816万元,支出9519.78万元。其中,中央、省、州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到位10536万元,支出9519.78万元,支出比率为90.35%,其他涉农整合资金280万元,已分配至项目实施部门,尚未支出。
(七)抓实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强化统筹,部门联动,统筹力量抓好专项治理。自全省统一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使用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来,财政局严格按照省州部署要求,及时制定治理方案、迅速成立工作专班、扎实开展自查摸底,取得了较好的整改效果。全县2022年—2023年3月未按规定及时发放补贴5403万元,截至9月末,欠拨惠民惠农补贴5403万元已全部兑付到群众手中。并积极公布政策清单,着力让党和国家的惠民惠农补贴政策浅显易懂、深入人心。
(八)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聚焦“以财辅政、以绩提效”,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围绕绩效评价重点任务,增强绩效目标和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推动各预算单位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体系。2023年4月,根据《中共巍山县委巍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要求,组织开展2022年度县本级预算支出绩效自评工作。依托第三方机构,开展2022年度县民政局、巍宝山乡部门整体及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对部门预算开展绩效中期监控、重大项目事前评估等重点工作,切实发挥绩效结果的运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强化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
(九)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农村综合性活动场所项目270万元,其中:巍宝山乡龙潭司马村里村40万元;永建镇小围埂晏旗厂村50万元;大仓镇甸中村委会有时新村35万元;庙街镇新云沙官村50万元;南诏镇系马庄村50万元;五印乡鼠街村大路上边农村综合性活动场所45万元。为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发挥积极作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县财政局党支部到五印乡龙街小学、龙街幼儿园开展慰问活动,为龙街小学、龙街幼儿园的孩子们送去价值4295元的水杯、文具用品等节日礼物,鼓励他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勉好学、健康成长,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切实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孩子们身边。三是结合“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积极践行推进“两个革命”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用实际行动有效推进日昇街社区防范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工作。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向广大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众宣传什么叫非法集资、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及如何防范非法集资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老年群众对非法集资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公众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集资,共同守护美好生活。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受产业结构的限制、自身综合财力弱及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县财政面临重大的困难和挑战,主要分析如下。一是收入结构不优,稳增长存在困难。2023年非税收入完成3156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2.4%。从收入构成来看,收入结构极其不优,非税收入占比较大,税收收入占比逐步减少,短期性收益较多,长期性稳定来源较少,造成稳定增长存在较大的困难。二是国库库款低位运转,库款保障能力弱。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土地出让市场疲软,房地产下滑,疫情因素导致社会消费能力降低,地方财政收入组织空前困难。加上上级补助相应减少,入库到库资金难以满足县区内的刚性支出需求,库款存在长期低位运转,库款保障能力弱。三是收支矛盾突出,平衡难度较大。随着“三保”支出保障分类的不断调整,“三保”之外刚性支出需求猛增,而中央、省下达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并不保障“三保”以外的刚性支出以及州、县出台的各种增资及配套政策,有限的财政增量无法满足各种刚性支出需求的增长,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平衡难度较大。四是国库挂账多,财政支付风险叠加。我县国库暂付款规模大、涉及面广、形成时间长。暂付款清理消化缺乏资金来源支持,大量暂付款长期挂账挤占了大量国库库款,严重影响了财政库资金正常支付,财政支付风险不断叠加。五是政府债务负担沉重,偿债压力大。偿债高峰期来临,还本付息压力陡增,偿债资金体量较大,而我县资金拨付主要依靠州级调度来维持,离开上级支持,我县财政支付安全面临极大挑战,偿还债务本息给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夯实基础,多措并举抓增收。一是加强财税征管,做大做强财政收入“蛋糕”。压实税收征管及协税护税部门责任,紧盯重点纳税企业,加大服务力度,确保税源稳定,应收尽收。依托各项扶持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地,多措并举培植税源,夯实税收基础。二是做好土地“文章”,提高财政可用财力。加大力度盘活存量资产和土地资源,加快存量收储土地出让进度。三是盘活资产资源,充分挖掘非税潜力。积极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售工作,使“资产”变“资本”。四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有效缓解财政压力。积极争取新增债券资金,保障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发挥政策资金导向功能,做好项目的有序申报,谋划一批优质项目,加大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补助力度,全力缓解财政平衡压力。五是盘活存量资金,加快项目资金支出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盘活财政结余结转资金,清理各领域“沉睡”资金,加快项目资金支出进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强化保障,勤俭高效办事业。一是持续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深化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切实硬化预算管理二十条措施,按照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原则,从严从紧编制预算,把牢预算支出关口,严控一般性支出。二是全力以赴抓好支出保障,兜牢“三保”底线。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决兜牢“三保”底线。贯彻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在兜牢“三保”底线和严防债务风险的基础上,集中财力在政府重点项目支出,用项目撬动经济发展。三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统筹做好资金调度。对财政预算支出项目全面梳理,优先安排重点项目,做好资金保障方案。加大上级资金、预算资金、债券资金、自有资金的统筹力度,对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尽快形成有效投资,对非重点、非紧迫项目,采取“减、缓、停”等措施,切实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四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及时兑现惠企资金,梳理完善支持工业及相关行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帮扶重点工业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努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聚焦主责主业,有效整合国有企业资源,提升国有资产总量,提高国有企业造血能力,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做大做强国有企业。
(三)坚守底线,千方百计防风险。一是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加强“三保”预算执行情况监控,压实“三保”主体责任,优化支出次序和结构,优先足额保障“三保”支出,确保“三保”支出应保尽保,不留缺口。编实编足编细“三保”预算,2024年“三保”预算安排166901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65069万元、保工资97733万元、保运转4099万元。二是加强债务风险防控。强化地方政府债券“借、用、管、还”的全链条、全方位管理,严格落实到期政府债务偿债责任,坚决防范债券违约风险。完善政府债务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大力化解存量债务,确保政府债券资金使用高效、风险总体可控。三是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深刻认识新时代做好财政工作的规律性、严肃性和安全性,严把收支关口,把高质量发展贯彻融入财政全面工作,用新发展理论指导财政工作,统筹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发展,收入与支出的有效平衡,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县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四)强化监督,齐心协力优化管理。一是深入推进零级预算。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转变预算理念,破解预算固化格局,增强财政统筹保障能力,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二是严肃财经纪律。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切实硬化预算管理二十条措施>的通知》,持续巩固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整治成果和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不断规范地方财经秩序,提升财政监管效能。三是加强财政监督和绩效管理。健全财政直达资金监管制度,确保直达资金的落实使用“一竿子插到底”,切实发挥资金惠企利民实效。深入推进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目标评审相结合的预算源头管理,深化监控和评价结果运用,以最小化的财政投入实现最优化的社会资源配置。加大预决算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打造阳光财政。强化财政监督,建立健全以政府财会监督为主导的体系框架,推动财会监督与人大监督、审计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
⠂
⠂ ⠂ ⠂ ⠂ ⠂ 2023年12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