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巍山 / 民俗文化

刻进记忆里的巍山火把节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7日
  • 来源:巍山微视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因为疫情,县里发了公告,火把节不再举行政府倡导性的庆典活动。于我,似乎没有太多的遗憾,却诱发我一遍又一遍回想起家乡的火把节。一个个昔日场景,犹如昨日。

火把节前包指甲

为等待火把节的到来,每年的农历六月23日左右,母亲就会去集市,买回一种叫做指甲药草,采摘好一些架豆的叶子。待我和姐弟们洗好手脚,排排做好,母亲和奶奶便将刚捣碎、略带粘性的指甲药放在我们的小手指甲上,用拇指和食指把它团成一座小山头一般,再用架豆叶、麻线、为我们包裹指甲。

习惯上,女孩们可以全包,而男孩就只包大拇指和小指。我不知为什么,奶奶就给我们讲《火烧松明楼》的故事。儿时的我们,常常是边听故事,边伸出双手,小心看着妈妈和奶奶为我和姐弟们包手指甲、脚指甲(只包大脚指)。做医生的舅舅,此时总会出现在我们面前神秘地笑着说,“你们可要记住呀,今晚可不能放屁屁,否则指甲就是屁红屁红滴喽!”妈妈和奶奶笑着,也符合着嘿嘿呵呵。我和姐姐,好好焦虑。睡觉的时候,抬起双手左看右看,然后把脚轻轻伸直,再把双手微微放在被子上面,并暗暗互相鼓励告诫,不吵闹,不放屁屁。生怕第二天起来指甲不红。那一晚,是最有期待(第二天看到漂亮的红指甲),最有负担(睡着了都感觉手是沉沉的)。现在想想,感觉还是美美的夜晚,美美的期待以及那种对美追求的辛苦而不退却的美美的坚持。  

火把节日撒火把

当火把花开到够艳,秧苗绿到鼓起梭形的包包,到菜地里拿瓜摘豆的老爷们就会相互鼓励似的自言自语 ——“要过火把节喽!是呀,在夏秋之际的农村,有吃不完、摘不尽的瓜果蔬菜,梨头果脑。与这个节日分不开的当数花红和火把梨。当花红红到酸甜、火把梨的半边脸写进羞色,火把杆便会被竖起在村子边的广场上。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涌向那里,村里的花狗黑狗们也不例外,大大小小早早地等在火把树下,伸着舌头,时不时抬头看看挂满了被包裹得花枝招展摇曳在碧蓝碧蓝的在天空中的火把头,发出似乎是等不及地“汪汪”声。此时的男人们都会是异口同声、爆发式地喊道“旺”“旺”“旺”!似是打趣,又像是庄严的祈祷性地呐喊。紧接着,村长一声令下,高个子、脚勤手快的姑奶奶家的二小子,已将点了火种的麻杆往火把上凑。“噌”地一声,火把便熊熊燃烧了起来。此时的人们,没有一个是低头的,熊熊火花带着欢快的声响,飞溅四面八方。“唔!——啊!——哈!”广场开始沸腾起来。红红的火光映衬下,一张张油亮油亮的古铜色的脸,露出白白的牙。女人们开始为孩子剪下端午节栓带的手镯线、脚镯线、“小猪猪”(栓在小孩脖颈上编成辫子。巍山习俗,在火把节这一天烧手镯线,有去除百病、健康成长之意。)扔向红红的火把,嘴里喃喃有词… …红红火火的火把将整个广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此时的人们,如火一般,热烈而通透。每个人都笑着,看着,舞着。当火把燃到向四面八方喷洒火星,孩子们在火把树下抢捡烧得红一半,黑一半的圣果(竖火把杆前由村里德高万众的长者斋奶将糖果、火把梨等水果绑挂在带着彩旗意示五谷丰登、万事如意的火把头下面的果子)时,队长一声口令:——————便有全村的壮汉带着早已准备好的自家小火把在稻田里窜动。远远地,看到那些奔跑的火苗时不时地在燃起舞;烟雾腾飞,映衬着庄稼汉子红铜般的脸。整个村子周围的田野里,窜动的小火把像黑夜里满天的星星,整个村子连着整片土地里燃烧的火把,成了沸腾的火的海洋。满广场的妇女老幼,欢腾跳跃。

这,就是永远刻在我心里——家乡的火把节的画面。紧接着,“串田”回来的男人们,会相互逗趣撒向对方火把。小孩妇女们躲闪不及也会在惊吓中快乐咧嘴,哈哈大笑,或是也偷偷还击。结果有人在躲,有人再追,有人在喊,有人在笑,就连二大妈家二儿子刚刚从东村接来过节的“新媳妇”(说是新媳妇,其实是订了婚没过门。巍山有火把节接新媳妇的习俗。)也都忘了“扭捏”,和大家开心撒起了火把。此时,上了年纪的老人,常常会主动邀小伙子们给自己撒火把。说是驱鬼神,保健康,长命百岁。儿时不明白,为什么庄稼人那么崇尚火。后来听奶奶讲有关火把节的来历才明白,它不但让乡亲们追忆起祖先,还将火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撒火把——扑灭庄稼的害虫,为秋收做好最后的保障。

火把节里羊肉香

无酒不成席,过节必有肉。经过收割栽插的艰辛劳作,庄稼人在辛苦后的坚持里等待丰硕的秋收。夏天的雨,是农民的命。风调雨顺的夏雨一阵过后,勤劳的庄户人家就开始幸福地吃瓜、吃豆、吃烧包谷。那是农人特有的自豪——吃自然!亲自种,亲自摘,亲自洗净,亲自让嫩生生的瓜菜入柴火苗上热气腾腾的锅… …亲自将热气腾腾的菜摆放在热气腾腾的饭锅边的桌上。想一想,在白生生的饭碗里盛入带着乡土味浓郁的青辣椒炒瓜豆。哇!想想就美。更让你流口水的是,就在这一天,远远隔着未被推开的家门,就能闻到火把节特有的又一味道——羊肉汤香。    

吃羊肉的火把节!”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年四季,只有火把节才吃羊肉。羊肉属于温补型的食材,加之特有的腥味,不习惯的人吃不了。常听奶奶说,只有雨水通了,才可以吃大补的羊肉汤。而此时的羊,牧够了天然山青草,膘肥体壮,吃了可以补中气。庄稼人,快苦到头了,为了马上就要开始的秋收,得把身体吃好,吃壮。于是,火把节似乎是约定俗成,有条件没条件的村里人,家家都要吃一锅热气腾腾,十里路外就闻得到的羊肉汤香。我们家的羊肉汤,特别的香,我至今还记得。为防腥味,母亲总是将葱、姜、蒜、炒过的辣椒面、炒过的食盐、大石牛花椒粉等佐料,摆上餐桌。一大早,妈妈就用家里最大的黑土锅在灶上炖起一大腿羊肉。当肉香弥漫在我家小院每一个角落时,它就该上桌了。

最好吃的羊肉汤,要整腿的,且用慢火炖!此时父亲总是边说边两手伸向冒着香气的锅边,顺手提起羊腿骨头在锅里缓缓地晃动,直至提起几乎是光溜溜的骨头放在空盆子里。妈妈开始往锅里加料。大弟已等不及,用手去拿骨头上像毛线样的羊肉丝。没看到他咀嚼,却发觉他已跑向垃圾桶。父亲看看,笑了起来。我们不知为何,只听父亲说:吃羊肉汤是有讲究的。” 
来来来,尝一口我的!弟弟把头扭向一边。不吃!随及又跑到屋檐边碎了一口。我们将信将疑,不知是父亲说的真好吃,还是佯装骗我们吃。受不住香味的诱惑,接过奶奶递过来的小勺子,轻轻地泯了一口!啧啧,太太好吃了。弟开始以为我们受父亲蛊惑,后来也试着端起了碗。我们,正在吃得香。抬头,见母亲正笑盈盈地为大弟盛第二碗羊肉汤了。我信,我的兄弟姐妹在这个想吃就吃,任何季节都可以吃到羊肉的年代,也会像我一样还是渴求吃到那一碗家乡火把节天的羊肉汤。

       

文:苏惠敏

图片:杨继稳

编辑:杨继稳

责任编辑:杨继稳

审核:郭丽珠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