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巍山 / 风物特产

巍山扎染技艺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1日
  • 来源:巍山县文化和旅游局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巍山扎染技艺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民间一种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它的制作方法是先在布面上勾绘好图案,然后按图案的轮廓,用手工精巧缝合,之后放入染缸反复浸染多次,每染一次,色彩就加深层次,再经过出缸、漂洗、晾干、拆线等工序,就制作成了精美的手工艺品。

巍山扎染技艺历史较为悠久,相传早在南诏时期,土著彝民就结合简单的天然植物染色法与民族图案制作民族服饰,扎染工艺主要以民间家庭作坊式的传承方式,广泛流传于民间。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巍山手工织染业的发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间扎染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家庭作坊式的生产非常盛行。1956年,巍山创办了当地的第一家扎染厂“民族织染厂”,标志着巍山扎染从民间零散的作坊式生产向工业化生产过渡的开始,从此,巍山扎染逐步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巍山扎染于1985年首次在北京国际贸易博览会上展出后,多次获国家级、省级表彰,并有两名扎花工应邀出席参加了1992年在日本名古屋召开的世界绞缬技术交流会。

巍山扎染工艺繁复,每件成品的完成详细地说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其工艺流程主要为:选料——印花——扎花——脱浆——染色——拆线——漂洗——质检包装。

选料:选取手工纯棉布、麻、纱、丝绸等优质布料。

印花:用有色面浆把设计好的图案印在布料上。图案主要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植物花卉等。

扎花:这是一道最讲工艺性的工序。按照图案用不同的针法缝扎出花纹图样案,不同的花纹有不同的针法。

脱浆:用热水除去布料上所附着的面浆。

染色:将布料投入染缸浸染,通过植物染法(用植物作为染色原材料)多次反复浸染,颜色深入布料,显现出不出层次的深度。植物染料主要有板蓝根、黑头草、黄梨皮、苏木、水冬瓜皮、紫草等,染出的布料凉爽透气,穿在身上对皮肤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作用。

拆线:染好后的扎染布凉干后,手工细拆去上面的线。

漂洗:将扎染投入水池中反复漂洗,漂洗这道工序须由经验丰富的工人完成,洗不够或洗过头都会影响扎染布花纹的成色。

质检包装:严把质量关,将半成品加工成服装或各种工艺品。

经过层层加工后成品的扎染,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具有代表性的图案有喜鹊、梅花、龙凤呈祥、松鹤延年、阿诗玛等,富于民族气息,带着古老的民间传统寓意。其成品以服饰和小手艺品为主,可谓雅俗共赏,具有审美与实用的双重功效。1999年世界著名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到巍山采风,对巍山扎染非常喜欢。

巍山扎染生产采取厂家联农户的方式。厂家生产胚布,然后将扎花工序交由农户来完成,厂家收回浸染后,又交由农户折线,然后厂家再进行其他工序。在旅游业中,巍山扎染又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在巍山已形成一种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化产业。2004年,国家文化部授予巍山“扎染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

巍山扎染现在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工业化生产为主,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工序都保留了最传统的手工特点。在民间,由于现代生活的冲击,已经很难见到全由手工完成的家庭作坊,但有时候进入农户家,也许还能看到传统的扎染工具---元宝形的大石碾子,或是一块餐桌上的扎染布,很有可能还是自己完全手工做出的。

巍山扎染扎根民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汇了本土的源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外来优秀文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发展并推陈出新。目前巍山县有四家扎染企业,产品远销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国家,深受人们的喜爱,逐渐成为了巍山县的一文化支柱产业。

2022年,巍山扎染技艺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级第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最新确认时间:2023年12月1日)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