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巍山 / 风物特产

巍山小吃文化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4日
  • 来源:巍山县文化和旅游局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巍山小吃文化

游巍山明清古城,丰富的饮食文化可不能错过。如今到位于拱辰楼南面,全长332米的巍山小吃街上,品尝巍山美食已成为每一位游客的必须。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玩在大理、吃在巍山的说法。巍山餐饮美食特别是巍山小吃,经过千百年来漫长的积淀,形成了极富个性的地方饮食风格和饮食文化。巍山饮食文化在县域历史文化资源中丰富深厚,最早见于唐樊绰《蛮书》,有着一千五百多年的文化积存,由南来北往的食风,风格迥异的特色饮食,传承已久的岁时食俗,彝、回、汉等各民族的饮食风俗和礼仪共同构成了巍山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使得巍山的饮食风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别具一格,并以品种多样、做工精细、风味独特而著称。巍山的饮食文化,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并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社会的礼仪、风俗、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都以饮食作为载体或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巍山小吃小吃大艺的深刻内涵。巍山小吃大致可以分为11个系列、90多个品种,其中用轶事和传说赋予感情的小吃有火巴肉饵丝、一根面、青豆小糕、卷粉、冰粉凉虾等;时令小吃有青豆小糕、糯米棠梨花粑粑、青豆糯米粑粑、青包谷粑粑等;特色小食品系列有热油粉、牛打滚、糖火烧、泡梨等;蜜饯系列有沙参、无花果、冬瓜、槐果蜜饯等;咸菜系列有麦兰腌菜、卜酱豆、臭豆豉、酱

蚂蚱、腌藠头等。

肉饵丝                       一根面

小糕

巍山人对吃非常讲究,被赋予了各种感情色彩。人们把很多原来跟吃没有什么关系的事情,都跟吃联系在了一起。被冷落叫吃闭门羹,被人趋捧得厉害叫吃香,一往无阻、非常走红叫吃得开,干工作不怕困难叫吃得苦。受到损失叫吃亏,得到好处叫吃到甜头等。这说明了在生活中的地位和深层意识的影响,也反映了巍山人饮食心态与文化心态在其深层结构上是和谐一致的。所以,有一句古话说民以食为天

巍山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虽然不归入或不属于四大系八大系之类,但自古以来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交汇,自汉代设县治起,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南来北往,商贾云集,一直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形成了饮食文化中能适应酸、辣、甜、咸、淡各种口味的人群,造就了饮食文化的多元和丰富。古街宴席上有传统的南诏宴席八大碗两滴半三滴水等。再加上多民族聚居区域,彝、回、汉、白、苗等民族各有其独特的饮食风味喜好,彝族的苦荞粑粑蘸蜂蜜、米血肠、鸡血饭,还有宴席上的坨坨肉,不在彝族聚居的地区,你是吃不到的。彝族还有几种特别的做法和吃法,如炒谷花。在谷子八成熟时,用锅炒熟加工成米,再蒸,然后舂成糍粑状,蘸蜂蜜吃,香甜无比。还有死面粑粑。将玉米面或麦面揉成团,埋入姊妹灰火中焐,熟后出,吹吹拍拍就吃,皮香脆,里回甜,美味无比。唐樊绰《蛮书》中就记载:猪、羊、猫、犬、骡、兔、鹅、鸭,诸山及人家悉有之。蛮不待烹熟,皆半生而食之。原来早在千多年前,古人就掌握了吃肉火候,煮至半熟,吃鲜嫩的肉,而肉煮至透则为肉。

巍山自古又是宗教大县,道、佛饮食习俗,又大大丰富了当地的饮食文化。道教创立后,出于对长生不老的追求,食疗养生成为修炼的一项重要内容,以饮食涵养人生,完善人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巍宝山道人用山中植物制成的青霞散道教养生茶,已远销各地;取自山中植物制成的系列蜜食,早已成为旅游商品上市,并很受游客青睐;洞宾素席已是旅游团队享受的道教传统佳肴。从出土文物考证,佛教传入巍山也是非常久远的事了,唐代就有竹扫天姥降龙伏虎四大佛教寺院著称于世。有佛寺就有僧人的生活,就有佛家的饮食习俗。佛教的罗汉菜、不到巍山来,你也是吃不到的。巍山有很多人吃花素(初一、十五、三十或其他日子插花着吃),有的长年累月吃长素,巍山佛教协会所在地圆觉寺天天有素席,游方僧人可挂单,香客、游客随时可入伙。

巍山风味小吃也和巍山历史一样,悠久而漫长,底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风味小吃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它还是维系感情的纽带。出门在外的巍山人,不论你远行千里,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对家乡的小吃总是情有独钟,一刻也不会忘怀。正是凭借丰厚的文化底蕴,2011年中国大理巍山首届小吃节上,巍山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以中国名小吃之乡称誉。(信息最新确认时间:2022年8月31日)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