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巍山 / 旅游指南

巍山六张名片之“彝祖故里”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2日
  • 来源:巍山县委宣传部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历史应该而且也会记住公元2007326日这个看似平凡而又极其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彝族“二月八”年节。随着南诏土主庙维修扩建竣工典礼暨开光祭祖活动的成功举办,由此标志着,从这天起,“南诏土主庙”这一千年古庙,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中华彝族祖庙”。巍山,是全球彝族同胞寻根祭祖的圣地,是全球彝祖故里这一事实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巍山彝族简史》载文:彝族,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而巍山则是彝族居住、生活、开发较早的地区及彝族土主文化的中心,在云南乃至全国彝族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这片土地上发祥过南诏国、左氏土司,发生过李文学起义等彝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彝族是最早生活在巍山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土著民族。两汉时就在巍山定居,《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邪龙县昆明夷”的记载。彝族,西汉时名为“昆明”,唐代名为“乌蛮”,元明清时称为“罗罗”。新中国成立后才定称为“彝族”。巍山彝族按照自称分为两支。一支是自称“腊罗拔”的彝族,全县均有分布;另一支是清末时期迁来的、自称“厄尼蒲”(或“格尼蒲”)的彝族,为数不多。巍山彝族已有2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等社会发展历程。千百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巍山彝族,和各民族一起,战天斗地、勇于开拓,不断开发和建设着巍山这片热土,创下了不朽的业绩。唐代的南诏国,是彝族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在巍山,能够最直接、最生动地记录与展现南诏国辉煌历史与沧桑巨变的遗迹,当推坐落在巍宝山中那座古老的南诏土主庙了。

站在西南地区最古老最神奇的南诏土主庙前,多少沧海已化作桑田,多少前尘往事涌上心头。

南诏是中国彝族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巍山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和故都。南诏国建立于唐贞观二十三(公元649),历经十三代王,共254年,与唐王朝相始终,是唐朝时期威震西南的地方民族政权。南诏统治者蒙氏家族是彝族的先民,巍山南诏土主庙是广大彝族同胞心灵的圣地。据史料记载,唐朝贞观初年,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和其父蒙舍龙就牧耕于巍山巍宝山前新村,由此发展崛起。至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细奴逻当上蒙舍诏诏主,建立大蒙国,自称奇嘉王。细奴逻制定了独奉唐朝为正朔的正确政治路线,不断加强与唐朝的联系。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唐王朝敕封细奴逻为巍州刺史。经细奴逻、逻盛、盛逻皮至皮逻阁四代王,南诏在巍山经营发展了90余年,为统一六诏、建立宏图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皮逻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并六诏、逐河蛮,完成了统一洱海地区的大业,皮逻阁也因此被朝廷敕封为云南王。皮逻阁后,南诏迅速强大,进而称雄于祖国西南地区。后传位于阁逻凤、异牟寻、寻阁劝、劝龙晟、劝利晟、晟丰佑、佑世隆、隆舜至舜化贞到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南诏灭亡止,南诏共传位十三代,历经250余年,几乎与唐王朝相始终。南诏最强盛时,其疆域包括今云南全省和四川、贵州、广西一部分,势力达越南、缅甸、老挝部分地区。

说到细奴逻,就不得不提前新村,距巍山县城10公里的巍宝山北麓,为彝族聚居山寨。细奴逻住前新村的居址有两处,一在今村中小学操场上,占地1亩左右。1958年前,该遗址上还有一截长丈余、宽三四尺的断墙埂子,该村老人说这是祖先细奴逻家的围墙,不准在此取土开田,进行严格保护。1974年,在此地建小学时,曾挖出部分古代砖瓦砾和火坛。另一处在村后1公里的山坡上,为细奴逻家当时的庄房,占地2亩左右,现地面还遗存着部分墙脚和土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学家西北大学教授马长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刘尧汉曾专程到巍宝山前新村进行考察,确认前新村为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的居址。后来,又有王家祜、李绍明等国内学者和德国、法国、日本、泰国等国外学者对其进行过考察,也一致认为前新村为南诏王细奴逻的老家。

南诏的崛起和强盛,推动了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西南边疆的巩固和西南边陲各民族特别是彝族的社会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史料记载,坐落在集“全国道教名山之一”、“国家级森林公园”多顶桂冠于一身的巍宝山中的南诏土主庙,是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唐玄宗李隆基恩准南诏第三代王盛逻皮为其祖父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盖庙塑金身的请求,下旨盖庙,并敕封细奴逻为“巡山大土主”。以后,南诏在各地纷纷建盖供奉南诏诏主的土主庙,到南诏中后期,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凡南诏势力到达的地方都建盖有供奉南诏十三代王的土主庙。南诏土主庙因此成为全国广大彝族最早的总土主神庙,细奴逻以及其他十二代王也由此被奉为彝族的大土主。从公元714年至今,各地彝族同胞把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定为祭祖日。每年此期间,彝族群众均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寻根祭祖,祭祀大土主细奴逻,这一活动延绵千年,至今从未间断,仍兴盛不衰。如今,每逢正月十六,细奴逻故居的彝族新村的男女老少都要到南诏土主庙聚会,朝拜先王后,以彝族最传统的打歌等形式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且每年都会有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游人前来参加。

南诏土主庙历经沧桑,成为南诏历史的见证,成为南诏政权兴衰的缩影。后人进庙悼念时多发感叹。郡人童玉光在土主庙细奴逻泥像外侧题过对联一副:“宝岫著奇踪,想当年玉杖频敲,十三传相承霸业;名山开胜境,幸此日音容宛在,千万载咸仰神威。”民国年间,有郡人李汝珍在大殿上题对联一副:“问南诏五百里河山,寸土皆非,归来福地洞天,不忘昔日耕耘处;与李唐十三传终始,雄图何在?似此闲云野鹤,或遂当年崖穴心。”

近十几年来,经许多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多次深入南诏土主庙考察,经南诏文化研究专家研究发现:至今大小凉山、红河流域、哀牢山等一带的不少彝族村寨,塑着南诏王金身的土主庙依然屹立着。但是,不论分布在西南彝族地区的土主庙有多少,各地彝族同胞都把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巍宝山上的土主庙内供奉的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奉为彝族大土主,把当地土主庙里的土主奉为一方土主,受彝族大土主细奴逻的管辖。因此,巍宝山的南诏土主庙是彝族的总土主庙,是中国所有彝族地区土主文化的中心和发源地,也是所有彝族地区祖先崇拜的中心和彝族群众祭祖的圣地。

经过许多知名的专家、学者深刻的研究、认真分析、严谨的论证,一致认为:南诏土主庙,是祖国西南彝族地区最大、最古老的一座庙宇,是中国西南地区土主庙的首祖,是南诏土主文化的源流地,也是全国800万彝族同胞的祭祖圣地。

时光飞度,岁月如梭,古老的南诏土主庙在二十一世纪迎来了展现新魅力的好时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南诏土主庙对外影响的不断扩大,到此寻根祭祖的彝族群众和参观游览的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为更好地适应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顺应广大彝族同胞寻根祭祖的需求,2002年,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巍山县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建设精品”的原则,启动了南诏土主庙维修扩建工程,内容包括在原址上扩大土主庙建筑面积、南诏王铜像塑造工程、完善祭祀设施等。南诏土主庙维修扩建工程和“中国彝族南诏土主庙宣传性募捐活动”启动以来,在全国800万彝族同胞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广大彝族同胞一致认为,巍山为全国800万彝族同胞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好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并一致认可巍宝山南诏土主庙是南诏时期以来广大彝族同胞祭祖的圣地,祖先崇拜的中心,是传承彝族土主文化的源流地。2003年,巍山县在成都召开的滇川黔桂四省()彝文古籍第十次协作会议上汇报了南诏土主庙的维修扩建工作,20058月在昆明召开的彝文古籍第十一次协作会议上,将南诏土主庙的维修扩建和十三代王铜像铸造工程作为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广泛讨论和征求意见,引起了与会代表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提升了对南诏土主庙地位、作用的认识。在维修扩建过程中,由巍山县彝学会在全国彝族聚居地区发起了宣传性募捐的倡议,得到了省内外各有关部门、广大彝族同胞以及其他兄弟民族的积极响应,纷纷对南诏土主庙维修扩建给予了积极的支持。维修扩建工程于2006年底完工,总投资725万元。维修扩建后的千年南诏土主庙展现出了气势磅礴的新姿。远望近观,整个庙宇气势宏伟,庄严肃穆。

2007326日,农历二月初八,正值彝族同胞尽情欢度一年一度“二月八”佳节之际,南诏土主庙维修扩建工程竣工典礼暨开光祭祖大典在雄伟庄重的南诏土主庙隆重举行。北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全国各地的彝族同胞相聚巍山。

2007327日召开的彝文古籍协作会上,100多位彝族学会专家学者一致倡议,将巍山巍宝山南诏土主庙定为中华彝族寻根祭祖圣地,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定为中华彝胞共同祭南诏土主的节日。以后,每年的二月初八,广大彝胞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虔诚地祭奠共同的祖先。

从此,南诏土主庙这一千年古庙,成为了“中华彝族祖庙”,成为全球彝族同胞寻根祭祖的圣地。

这里,有着1300多年前古南诏国深深的历史烙印!

这里,是全国800万彝族同胞灵魂的栖息地,是所有彝族同胞延绵千年血脉的根基,是见证天下彝族血脉相连的源头!

这里,是彝祖故里,全球彝胞常回家看看的一方圣地!


                           

                                                                   (巍山县委宣传部供稿) (信息最新确认时间:2024年4月22日)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