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巍山 / 旅游指南

巍山六张名片之“和谐回村”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2日
  • 来源:巍山县委宣传部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巍山回族和彝族、汉族、苗族、白族、傈僳族等兄弟民族世世代代和睦相处,全县共有回族村寨21个,主要分布在永建镇巍山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风情浓郁,构成了一幅文化和谐的美丽图卷。特别是东莲花村,其独特的气韵成为了一方民族文化的点睛之笔。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东莲花为回族自然村,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民风淳朴,民俗多姿多彩,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民国初年东莲花村是马帮锅头聚居地,经济繁荣,建盖了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的角楼有5座,古民居22院,其中民国三十年建成的马家大院最具代表性。马家大院古建筑群多采用“六合同春”布局,角楼林立,重门深院,“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等建筑工艺十分精湛,无论是照壁还是雕花,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和谐并存、水乳交融。

马如骥旧居是马家大院古建筑群当中的典范,特色是“一碉两院三门四阁五堂六天井”。它采用“六合同春”的布局,东西耳房、厅房同南面的主照壁构成南院的“三坊一照壁”,主房、东西厢房、大门和角楼则构成北院的“四合五天井”。

虽然经过岁月侵蚀,但院落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精心装饰门楣还是匠心独具的花窗,尽管经过了多少年的风雨,依然令人感到当年的气魄和独有的魅力。在马如骥大院的二楼,那藻井的彩绘今天依然清晰美丽,有彩绘《三文笔》《鸡足山》《上海街景》。特别是彩绘《上海街景》,被专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它不仅惟妙惟肖的再现了当年十里洋场上海滩的风华,还体现了马帮商人的开放胸襟和开阔眼界,体现了对现代化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东莲花村等回族村寨,待客的苦茶和甜茶、婚礼习俗、丧葬习俗等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油香、树皮、馓子、牛干巴、乳扇、糕点等传统食品美味可口,多年来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来到巍山,无论是哪个回族村,村间道路整洁,看不见垃圾和污水;只见绿树成荫,花果飘香。每个回民家庭,都有栽花种树绿化美化庭院的习惯。不论其贫或富,都喜欢把院落和室内打扫干净,窗明几净,陈设整洁。

回族喜欢赛马,健康的体魄则造就了一个个运动健将。与巍山回族马帮文化息息相关。在小围埂等村,村民有赛马、骑马的传统习惯。每逢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民族节,巍山县都要派出回族赛马队,驰骋赛场,尽显身手,为中外游客送上精彩的回族马术。巍山回族特别喜爱篮球运动,村村都有自己的篮球队,颇有名气,大小比赛屡次夺魁。

巍山县永建镇小围埂村委会小五茂林村绿树成荫,几乎家家户户栽花种树,庭院里桃李满枝,果实累累。如今这里村风和谐村容美,经济发展民心安。村内有汉族、苗族,几个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和睦相处由来已久。党员群众深入到苗汉群众中传授生产科技知识,科学养畜,以捐款捐物、义务投劳等形式给予兄弟民族大力支持,让苗汉群众没有一户掉队。而在春种秋收之际,苗汉群众又主动帮助回族群众,实现共同发展。

巍山回族善于经商的传统代代相传。走进永建镇永胜村委会发展“一村一业,一户多品”的特色经济,走上致富路。村委会所在回辉登村,村中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回民乡亲衣着整洁,无论与你认识与否,总是热情礼貌的招呼你“进屋坐坐”忙碌艰辛的劳作没有白费,各式各样的“一户多品”为人们开辟了多姿多彩的生财之道。


           

                                                                                        (信息最新确认时间:2024年4月22日)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