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政府文件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巍山县永久性基本烟田规划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9日
  • 来源:巍山县政府办公室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巍政发〔20235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有关单位:

《巍山县永久性基本烟田规划保护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202343

(此件公开发布)

巍山县永久性基本烟田规划保护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永久性基本烟田保护,稳固全县烟叶产业发展基础,推动烤烟产业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持续发挥烟草产业在全州烟农增收、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根据《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实施意见》(云自然资〔20221号)、《云南省烟草专卖局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加强全省核心烟区建设的意见》(云烟专〔20219号)、《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永久性基本烟田规划保护的意见》(大政发〔202226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永久性基本烟田规划保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市场导向、生态优先、产能集聚、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烟区布局,保护发展核心烟区,稳定巩固重点烟区,逐步构建保护有力、建设有效、管理有序的永久性基本烟田保护新格局,确保永久性基本烟田划得准、管得住、建得好、守得牢,提高烟田综合保障能力,推动粮烟经产业协同发展,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布局原则。着力优化区域布局,推动烟区向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烟农基础扎实、种烟意愿强烈区域倾斜,持续稳定烟区规模。

(二)坚持粮烟协同原则。永久性基本烟田实行粮烟轮作的种植制度,推进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构建“烟叶+配套产业”的种植模式,实现烟叶与其他作物协调发展。

(三)坚持适度规模原则。推动规划烟区土地规模化流转,重点发展6个万担乡、20个千亩村、150片百亩片,实现永久性基本烟田集中化、区域化布局。

(四)坚持设施配套原则。在核心烟区、重点烟区内,建设完善配套烟区基础设施,提高设施保障、先进技术集成和土地利用保护水平。

三、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全县规划建设生态适宜、相对集中、设施完善、绿色高效的基本烟田14.81万亩。

四、工作重点

(一)科学划分落实永久性基本烟田。结合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在服从和服务于耕地种粮功能,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的基础上,选择土壤肥力适中、耕层深厚、病害发生较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适宜烤烟种植的基本农田规划14.81万亩基本烟田(详见附件1)。(牵头单位:县烟办,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烟草分公司、各种烟乡镇人民政府)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稳产高效、生态良好、机械化程度高、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要求,以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新能源烤房、建设水源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推动高标准烟田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整理,突出做好烟田宜机化改造。积极引进、推广符合山地烟区作业的小型实用农机,提升翻耕、整地、施肥、起垄、覆膜、移栽、培土、植保等环节的农机专业化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县烟办,责任单位:县烟草分公司、各种烟乡镇人民政府)

(三)推动粮烟协同发展。严格落实粮烟轮作耕作制度,推动烤烟与粮食、果蔬等产业共建共享,为烟叶生产留下充足空间。优化产业组合,大力推广粮烟轮作、水旱轮作、永久性基本烟田轮作休耕等有利于烟叶生产的轮作模式,坚决杜绝烟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积极探索“烤烟+多元经济作物”发展模式,引导烟农利用轮作的永久性基本烟田、冬闲永久性基本烟田发展“烤烟+玉米”、“烤烟+蔬菜”、“烤烟+绿肥”、“烤烟+生态旅游”等模式。推进产业综合体建设,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烟农”生产组织方式,延伸烟叶生产全产业链,提高烟农种植烤烟以及参与永久性基本烟田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牵头单位:县烟草分公司、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种烟乡镇人民政府)

(四)加强永久性基本烟田监管保护。县、乡镇切实担负起永久性基本烟田监管保护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推进永久性基本烟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将永久性基本烟田保护纳入村委会重点议事日程,形成村规民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永久性基本烟田面积和质量长期稳定。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永久性基本烟田使用的日常监督和动态分析,严禁违规占用永久性基本烟田。完善永久性基本烟田退出机制,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已规划的永久性基本烟田,不得布局林果、花卉、药材等多年生非烟作物。严格永久性基本烟田用途管制,对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的永久性基本烟田,实行“占一补一”平衡机制,由项目实施单位复垦同等面积的永久性基本烟田,建设同等数量和质量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确保永久性基本烟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烟叶生产规模稳定。(牵头单位:县烟办,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烟草分公司、各种烟乡镇人民政府)

(五)推进永久性基本烟田绿色发展。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和产业生态化,有效保护烟田土壤宜烟质量。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全县永久性基本烟田要全面禁止施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实施低毒低残留配合生物农药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提升田间施药装备和统防统治服务水平,严禁超标准使用多菌灵、二甲戊灵、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等高残留农药,持续推动永久性基本烟田绿色生态循环利用。(牵头单位:县烟办,责任单位:县烟草分公司、各种烟乡镇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我县永久性基本烟田保护工作的领导,确保我县永久性基本烟田得到保护,特成立巍山县永久性基本烟田保护工作领导组,领导组组长由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县政府办公室、县烟办、县烟草分公司、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主要领导和各种烟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组成。

领导组负责全县永久性基本烟田规划布局、保护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领导组在县烟草分公司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烟草分公司经理担任,主要承担领导组综合协调和基本烟田规划、指导、监督等日常工作。

各乡镇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成立相应组织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专人负责的工作机制。要将永久烟田保护区的范围、面积、地块、地力、保护要求、权利义务、奖惩处罚等各项管理目标落实到村(组)及保护人员,压实压牢管理责任。

(二)配套政策支持。坚持“一盘棋”思想,多部门、多渠道、多方式整合资源,为永久性基本烟田保护提供有力支撑。优化产前投入,将补贴项目向核心烟区倾斜,支持核心烟区开展专业化机耕、节水滴灌、土壤保育、绿色防控、试验示范等工作。整合烤烟产业综合体建设、STP项目、农机农艺融合、核心烟区示范工程建设、高标准烟田建设、标准化烟站建设、智能化收购等项目,统筹项目资金。同时,积极争取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农机等扶持政策及农业、水利、环保、气象、金融、保险、烟草工业企业等部门涉农项目,支持开展育苗和烤房建设用地、土地流转、农业生产用电、农机补贴、信贷支持、高标准烟田建设、农机农艺融合、合作社建设、防灾减灾等工作。

(三)抓好工作落实。永久性基本烟田的划定工作成员单位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密切配合,高质量完成好永久性基本烟田保护区域划定和烟叶生产布局、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建立落实保护制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多元产业发展规划及机耕配套建设、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的立项和资金的争取、对侵占和破坏永久性基本烟田及基础设施行为进行打击等相关工作;各乡镇要按照《巍山县基本烟田规划表》(附件1)和《巍山县基本烟田种植地块烟田种植位置示意图》(附件2),将划定、出台的永久保护区数据档案、保护制度等成果汇编成册,并根据工作职责抓好落实。

(四)形成保护制度。全县划定的基本烟田数量,由县人民政府根据烟叶产业发展需要确定,并逐级分解下达,确定基本烟田分布区域;以乡镇为单位,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依法依规、群众自愿”原则,由县烟草部门会同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进行划区定界,重点规划在烟叶种植万担乡、千亩村等核心烟区;基本烟田一经划定,应逐块定位、划界,予以公告并登记造册,录入信息、建立档案;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烟草部门要加强基本烟田保养,提高基本烟田质量。基本烟田的承包经营者应当依照本制度,承担其承包的基本烟田保护责任,履行养护基本烟田的义务,保持土壤肥力;保护区范围内的种烟村,应在《村规民约》中体现永久性基本烟田保护的规定及具体措施;保护区内要严格执行“粮—烟—粮”轮作方式,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和农户均有保护基本烟田的义务。

(五)强化监督考核。县政府将永久性基本烟田规划保护工作纳入各乡镇烟叶工作年度考核,强化项目资金监管和工作督查,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基本烟田保护措施成效明显,烟区烟农稳定的乡镇逐年增加烟叶生产计划,优先安排永久性基本烟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对完成好的村组实施差异化考核激励,对永久性基本烟田保护乏力、保护不力的乡镇逐年调减烟叶生产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附件:1.巍山县基本烟田规划表


相关文章

     《巍山县永久性基本烟田规划保护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责任编辑:巍山县政府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