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多措并举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擘画幸福乡村新美景。
强化保障,高位推进,夯实规划编制工作根基。一是强化组织保障,高位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工作。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人民政府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全县“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同时还成立了县“干部规划家乡行动”项目组,统筹协调村组、部门、乡镇,跟进工作进度,及时解决问题,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县工作情况,全县规划编制工作实现了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纵向到底。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多方筹措编制经费,保障规划编制质量。在积极争取各级资金的同时,通过纳入财政预算、部门统筹、村级自筹、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确保村庄规划编制经费得到保障。通过积极对接争取,本年度已列入331万元规划编制经费。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健全政策体系,明晰规划编制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巍山县“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工作方案》,确定了2021—2023年3年时间实现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总体目标,细化各年度工作任务和部门职责分工,为村庄规划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编制实用好用村庄规划。一是集民智,干群参与为家乡规划出谋划策。2022年,巍山县各乡镇结合实际召开启动、部署和推进会议12次、培训会议4场次,组建村庄规划编制组69个,发动回乡干部460人,开展回乡干部座谈61次,召开村民大会58次,充分发挥村民、回乡干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不断提高村民、回乡干部的参与权和决策权,把编制村庄规划的过程变成组织、引导、宣传、提升村民对村庄规划认可的过程。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班子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通过书记院坝(楼宇)协商的形式,对各村开展调研会议40余次,开门纳谏,将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充分纳入村庄规划。二是聚焦用地布局,保障村庄用地。以村庄类型定位为核心,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三区三线”划定、县级“多规合一”规划编制中,通过对村内闲置用地、低效用地进行梳理盘活,对村庄必要的产业用地、宅基地、村庄功能建设发展等给予预留必要的用地空间,满足群众用地需求。三是聚焦资源差异,凸显村庄特色。通过实地调研加文献参考,深入挖掘各个村庄特色风貌中可塑造的资源禀赋,围绕自然环境、传统建筑以及民族民俗文化,充分表达差异元素和特征,着力打造可识别、可记忆的特色乡村。同时,将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联动打造,树立农旅品牌,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传统服饰及民歌等民间艺术、饮食文化、研发周边产品、民族体验深度融合,推动乡村资源全域整合、多元化增值。
健全机制,严督实导,全面提升规划编制质量。一是建立分析研判机制。由县项目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县级专家组、各村编制组定期对规划编制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及时纠偏纠错,确保规划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符合现有上位规划要求以及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又符合群众意愿以及村庄发展方向。二是建立专题调研机制。县人大常委会将“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调研纳入年度工作要点,通过专题调研,深入分析村庄规划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自身可挖掘的潜力,研究讨论对策措施,形成专题调查报告,有效助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三是建立督促落实机制。对规划编制工作试行项目化管理,明确责任主体,细化具体措施,强化对工作进度、质量、效果的检查评估。将“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纳入年度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压实基层党委指导督促作用,确保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四是建立联合审查机制。为解决规划编制中遇到的专业技术性难题,邀请州级专家组、成立县级专家库,提供论证咨询和技术指导,协助开展调查研究、规划编制、成果审查等工作。为确保村庄规划成果质量,采取省、州、县专家联合审查的方式进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评审,高效完成审查工作。
通讯员:李建新 马晓珊
编辑:字金美
责任编辑:杨继稳
审核:左文清 黄谦
终审:邱兴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