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信息

巍山:画出民族团结与扶贫开发同心圆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7日
  • 来源:大理日报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 通讯员 纳惠敏

近年来,巍山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实际解放思想,聚焦民族团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三大定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扶贫开发”双推进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各项任务落实,谱写了“民族团结+扶贫开发”双推进双融合的新篇章,画出民族团结与扶贫开发最大同心圆。

结合县情实际,巍山县创新提出并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巩固提升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双推进”。该县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制度及办法,将民族团结进步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同抓共促。按照“工作责任双压实、工作措施双推进、干部群众双出力、工作目标双实现”的目标,层层压实、重心下移、整合资源,县乡村各级在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同步研究安排示范创建工作;在宣讲国家扶贫攻坚有关政策和业务的同时,同步宣传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使民族地区群众知党恩、感党恩,一心一意跟党走。

解放思想,敢闯敢干。在开展民族团结与脱贫攻坚“双推进”的同时,巍山县继续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基层党建+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模式,将乡村振兴试点村、党建示范点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的重点进行整合资源着重打造。此项工作也得到省、州的充分肯定,省、州相继制定下发《云南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扶贫开发“双融合、双促进”实施意见的通知》《大理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扶贫开发“双融合、双促进”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向全省全州宣传推广。不少兄弟县市纷纷到巍山“取经”,“巍山模式”逐步确定,对全州、全省制定验收、考核标准提供了样板。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在土地流转、沪滇扶贫协作项目等方面我都享受了扶持。”在巍山县滇西大牲畜养殖场,负责人马家称高兴地告诉笔者。通过政府扶持,马家称建起了标准化的肉牛规模养殖场和青贮池,养殖场占地八亩左右,养殖品种有西门达尔、短角牛、云岭牛等优质肉牛。一人富了不算富。除了带动家人、亲朋好友之外,马家称还带动了周边近200户各族农户养牛,以一头牛可增加收入9000元来计算,平均每户增加收入2万元。马家称养殖肉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青贮饲料产业发展。每逢收获季节,养殖场就到庙街、永建一带的田间收购玉米秸秆,制作青贮饲料。他说:“我家肉牛养得多,饲草饲料的需求用量就大,要找农户买一些玉米秆制作青贮饲料,青贮饲料对肉牛育肥也很好。”养殖场每年收购2000多吨青贮玉米饲料,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每亩青贮饲料可收入18002000元。在马家称等典型示范户的引领下,巍山县依托“民族团结+扶贫开发”双推进,带动贫困户和贫困村发展肉牛养殖,加强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县肉牛产业覆盖农户1482651891人,带动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其中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451315796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3500元。

“民族团结+扶贫开发”双推进实施以来,巍山县共筹措扶贫项目资金2.51亿元,实施特殊困难群众住房入住条件提升工程10031件,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卫生户厕改造13101座,全县8229户贫困户均实现有安全稳固住房及符合标准的卫生厕所。大力开展产业扶贫,投入产业扶贫资金8088.71万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12个。实施沪滇扶贫协作项目11个。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并网发电。2018年全县7752457人稳定达到脱贫退出标准,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3%。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0481人次,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690人。

头顶一片晴空,脚踏一方热土。通过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扶贫开发”双推进,为巍山县实现“两个共同”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彩云之南巍蒙大地,各族同胞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用真情和汗水书写了民族团结的壮丽诗篇,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长开常盛。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