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华乡坚持“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深挖特色产业吸纳就业潜力,把务工车间建到群众“家门口”,实现群众务工顾家两不误。
春回大地,农事正忙。笔者走进位于漾江村羽衣甘蓝种植基地,30余名工人正在弯腰覆膜、移栽羽衣甘蓝幼苗。
“我们基地今年首次试种了100亩的羽衣甘蓝,45天后即可第一次采摘,预计每亩产量500公斤。”大理零晶农业有限公司的茶正春介绍,羽衣甘蓝采收期较长,春夏秋三季每月可采收三次,冬季每月可采收两次。在注重健康养生的当下,羽衣甘蓝凭借其高纤维、低热量、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特点,成为大健康时代备受追捧的“网红蔬菜”,市场供不应求,收购价达到每公斤10元以上。
特色种植不仅带来经济效益,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目前,该基地通过“固定岗+季节工”模式,日常稳定提供8个就业岗位,高峰期用工量达日均30人。茶正春表示:“近一年来,我们开展甜脆玉米、贡菜、红薯等多元种植,仅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用工1000人次,支付务工费用10万余元。我们打算通过技术示范、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方式,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
相隔不远的民胜村,由华中农业大学院士团队研发的板蓝根青菜迎来了丰收。
“我们从去年11月份开始播种,现在是第二茬采摘了,采摘的板蓝根青菜由巍山县乐宁农场统一收购,订购价每公斤8元,亩产值达8000元以上。目前市场需求量大,板蓝根青菜供不应求。”正在忙着采收的基地负责人茶林株笑着说道。
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茶林株流转了141亩土地,带头当起了种植大户。他与巍山县乐宁农场签订种植技术指导和收购合同,采用“企业+基地”的联农带农助农机制,为周边村民提供就近务工机会。
民胜村村民茶桂英边分拣边介绍“我有时候能挣260元一天,家就在附近,闲的时候过来打打零工。”据了解,基地采用按公斤计件与月薪相结合的方式,对蔬菜进行采收、扎把、装筐等工作,每天能带动当地2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工资是100至200块钱,截至3月,已支付务工费用14余万元。
特色蔬菜种植为青华乡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源头活水。近年来,青华乡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牢牢牵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积极打造贡菜、白芸豆、高辣度辣椒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让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下一步,青华乡将持续增强产业项目造血功能,通过多措并举进一步完善“家门口”就业圈,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通讯员:杜波霞
编辑:周诗洋
责任编辑:杨继稳
审核:董有喆
终审:邱兴跃
责任编辑:巍山微视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