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乡镇

和美乡村披锦绣 红河源头“石榴红”——巍山县永建镇小五茂林村打造“千万工程”样板村侧记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3日
  • 来源:中共巍山县委统战部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盛夏时节,地处红河源头的巍山县永建镇小围埂村委会小五茂林村,在青山绿树的环绕里满目青翠,青瓦白墙的民居,乳扇飘香的庭院,整洁干净的村道……一幅幅和谐美丽的画卷生动描绘着“千万工程”样板示范村创建的丰硕成果。

625,记者在小五茂林村民族团结进步广场看到,绿树红花掩映的广场上,篮球场、中心花园、运动器材、休闲条凳、多功能活动室等一应俱全。广场边,一条干净整洁的道路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连心路”,路的一端居住着11户苗族和汉族群众,另一端通向回族群众聚居的区域。

“以前没有这条路的时候,下雨天走田埂小路,泥滑路烂,出行十分不方便。”回顾起当时修路的情形,小五茂林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马相宗记忆犹新,小五茂林村居住着回族、汉族、苗族群众共123416人,当年修建通往村头11户苗族和汉族群众的出行公路,许多回族群众都无偿提供了修路需占用的土地。

小围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克京告诉记者,近十年来小五茂林村群策群力实施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七改三清”等建设项目,先后投资503万元资金,对村内道路、公共场所、人居环境进行了全面提升,通过项目的集中发力,村庄居住与发展短板得到了补齐和完善。

走进村民马利伟的家,院中的梨树上挂满了累累硕果,月季、灯笼花等各种鲜花竞相绽放,他的女儿马妮正在给坎沿边的兰花浇水。“这些花果在绿化美化居住环境的同时,也给家里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仅兰花就有300多盆,每年有两万多元的纯收入。” 马利伟说。近年来,小五茂林村积极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庭院内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全面掀起“美丽庭院”建设热潮,以“家园美”促进“乡村美”。“这里过去是群众倒垃圾的地方,环境卫生很差,现在打造绿化后,已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马相宗指着村中的小广场说,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好了,村里还实行垃圾集中清运制度,采取美丽清洁庭院评比、门前卫生三包责任制措施,每户人家每个星期至少对家门前的环境卫生打扫一次,全村人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村容村貌整治大扫除。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村组干部,马相宗不仅自己带头致富,还注册成立了建筑公司,带着村民共同致富:“现在公司工程队共有30多名工人,每年支付劳务费180多万元。”如今的小五茂林村,除发展传统的水稻玉米种植、奶牛养殖、乳扇制作外,还积极带动村民从事建筑装饰、餐饮、运输等行业,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达1.5万元以上。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银梅告诉记者,巍山县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规划先行、农民自愿、绿色发展、党建引领”的原则方法,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计划到2025年建成“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个,打造4条“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建成17466户美丽庭院,选择12个行政村全域建成“示范村”,重点新建3个,鼓励自建9个。

“在小五茂林典型‘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过程中,我们以党员干部带头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农村基层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农民群众参与的良好创建氛围,并多年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才有了现在的成果。”小围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克京话里透着自豪。他表示小围埂村将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践的突破口,提升村庄颜值,打造美丽宜居的美丽乡村样板。和美乡村披锦绣,红河源头“石榴红”。在马克京的身后,他四年前带着党员干部在村委会大院里栽下的寓意着民族团结的4棵石榴树,已挂果并正悄悄变红。

   (来源:巍山统一战线)

责任编辑:中共巍山县委统战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